2.战后促进西方国家经济较快增长的那一代科学技术大多已较充分地发挥了作用,现在需要有新的科学技术形成新一代的耐用消费品来解决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
从宏观上看,克林顿政府的政策转轨已初见成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逐步减少。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来看,最先进入经济回升的美国,在主要西方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将最快,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1993年3.0%基础上提高到3.5%左右,但与上一次经济衰退后曾达到的6.8%的年增长率相比,还不能说已经很快。
前者表现为乌拉圭回合决议的实施,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各国经济的互相交织更加密切。它首先要求我们做好迎接世界科技进步高潮的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它还将对生产管理的改革、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觉得你把周小川先生放在陆家嘴,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他会做得很好的。你看过哪一本书,从事经济政策的他们看过哪一本书,全世界哪里有地方不是说要放马上就放的,德国的经验、到处的经验都是这样。
我认为大萧条并不是说经济垮了下去就是大萧条。在这种情况之下,那我们觉得中国应该怎么做呢?中国现在其实是处在最好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面临信贷破裂的问题,基本上中国没有大问题。不过同时应该看到,1994年德国政府财政赤字1550亿马克(相当于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大体上已经稳住在1993年的1500亿马克的水平上。
1995年,欧洲联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上升为2.1%,1996年为3%,失业率也将开始从顶峰回落,但要根除结构性失业将是相当困难的。一边是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另一边是参议员银行委员会主席唐纳德·里格尔和保罗.萨巴奈斯。克林顿政府是支持这种观点的。目前,日本企业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开始增强,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从年初至6月初已上涨22%。
四、财政货币政策的活动余地 国家统一和经济衰退的确给德国财政带来了巨大困难,使财政政策的活动余地大大缩小。银行大量不良债权短时期难以解决。
但是,目前东部经济仍受一些不利因素制约,今后东部的发展将取决于它们被克服的程度。其中美国的经济表现尤其令人瞩目。据科隆大学教授古特曼称,到1993年12月30日,在东部270万件产权纠纷中,仅解决了32%。各国都在调整对内、对外政策,更加重视振兴经济和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很多国家的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
美国经济规模很大,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近6万亿美元。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是这种看法。3.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世界经济秩序正在调整(如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改组、建立…),各个国家的国内外经济政策都因之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克林顿执政以来,已创造300万个就业机会,今后还将提供800万个就业职位。
而今天,这种局面基本上不复存在,世界变成了大致统一的市场,采用了一种规则,但新的格局主要是由美欧日发达国家支配和导向的,其表现是:从市场经济的形式到国际通行的商业词汇,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到GATT(关贸总协定)等组织形式,从早先的各个区域经济集团到今天的一体化、集团化机构和各种方式,从大的市场份额到国际经济技术信息资源,多半是由美国及其发达国家的盟友掌握和规定约束的。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亚洲市场迅速扩大。
世界经济90年代后半期预计要好于前半期,特别是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持续强劲,这些都会给日本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德国公共债务累积总额1994年已达17000亿马克,相当于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4%。
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两次石油危机和短期日元大幅升值都挺过来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及其特点 进入1994年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形势比早先预测的要好,各国经济纷纷显示出增长的态势。形成这次衰退,主要有三个因素:一、经济周期因素。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问题的。对欧洲联盟12国来说,引颈企盼的经济复苏已显端倪,然而复苏势头微弱,但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泰森从同一角度出发,主张美国经济保持每年2.5%的增长率。
三是冷战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西方国家有可能削减军费开支,从而减轻财政负担。注:本文由李长久、陈宝森、裘元伦、孙景超、谷源祥、李琮、王怀宁、王逸舟、王金存共同参与 【编者按】当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经济正在相继走出衰退,踏上复苏的路途。
与我们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西方国家也在调整自己,也想改革和发展,这种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将更多的边缘和外围地区纳入西方经济的轨道。美国经济政策目标从重视增长速度转为重视效益和质量,特别是重视产品竞争能力。
1994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已从2.6%上升为3%。日本现在年GNP已高达3.7万亿美元,如能长期保持3%这样的增长速度也是很可观的。
这种趋势估计还会持续下去。产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已占近70%。另外,个人电脑销售额也有增长,失业率逐步下降,曾经衰退的工业生产已开始复苏。在分析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状况时,我们不应忽视大洋洲发生的经济变化。
已显端倪的高新科技就有十多个门类,数十种技术。从宏观上看,克林顿政府的政策转轨已初见成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逐步减少。
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来看,最先进入经济回升的美国,在主要西方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将最快,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1993年3.0%基础上提高到3.5%左右,但与上一次经济衰退后曾达到的6.8%的年增长率相比,还不能说已经很快。前者表现为乌拉圭回合决议的实施,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各国经济的互相交织更加密切。
它首先要求我们做好迎接世界科技进步高潮的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它还将对生产管理的改革、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觉得你把周小川先生放在陆家嘴,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他会做得很好的。你看过哪一本书,从事经济政策的他们看过哪一本书,全世界哪里有地方不是说要放马上就放的,德国的经验、到处的经验都是这样。我认为大萧条并不是说经济垮了下去就是大萧条。在这种情况之下,那我们觉得中国应该怎么做呢?中国现在其实是处在最好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面临信贷破裂的问题,基本上中国没有大问题。
信贷膨胀引起的收缩,1929年美国出现过,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出现过,美国2008年也出现了,这种是很难有的现象。日本在80年代后期,1987年、1988年左右经济衰落下去,楼价下跌,经济下去了,二十六七年后的今天也没翻过身,这才算是大萧条,这种状况才叫做大萧条。
这个大萧条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从来就没有比较可靠的定义。那就开放吧,你把银行制度搞好了,把金融法律搞好了,那就开放吧,陆家嘴开放,那外资自然就进来了。
香港1975年恒生指数从1700点,两个月之后跌到120点,没问题,你说它是泡沫也好,怎么说都没问题。你要用这个货币制度,中国搞这些利息自由浮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你现在去借钱8厘借不到,那有什么投资可以有8厘的回报呢?这个货币政策根本就不能用,货币只是用来协助贸易,没人叫你用来协助调控经济的,现在变成货币调控经济。